QQ扫一扫联系
2024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景海鹏同志颁发“特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朱杨柱、桂海潮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驾乘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在轨驻留5个月,先后进行1次出舱活动、1次太空授课,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完成空间站“三舱三船”构型下的平台管理照料,于2023年10月31日安全返回。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全面建成、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首次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类型航天员共同执行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实现新突破,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昂扬斗志、团结拼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的智慧和心血。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同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矢志报国、忠诚使命,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景海鹏同志4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3次担任指令长,成为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朱杨柱同志坚毅果敢、勇于挑战,精心精细操作,成为我国首位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开展出舱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桂海潮同志艰苦训练、历经重重考核,光荣入选神舟十六号乘组,成为我国首位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载荷专家。为褒奖他们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著功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景海鹏同志颁发“特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朱杨柱、桂海潮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同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献身崇高事业的时代先锋,是探索宇宙、筑梦太空、建设航天强国的标兵模范。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受到褒奖的航天员为榜样,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信自强、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2024年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有力支持了经济回升向好。
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了超过1万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引导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低0.25个百分点,降低了企业、个人中长期融资成本。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为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了低成本资金支持。一季度,企业、个人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月末,金融机构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7.3%、20.3%、13.5%和10.7%,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2024年4月1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落幕,本届消博会首创全岛办展模式,共举办了600多场全球消费创新系列活动,参展国家和品牌创历史新高。共有12个RCEP国家参展,占成员国总数量80%,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参展踊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消博会期间,共举办了包括新品发布、采购对接等600多场全球消费创新系列活动,发布新品超1400件,较上届增长45%,全球好物供需对接活动达成92个合作意向。
2024年4月1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方案部署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等六个重点项目。
方案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放在六个重点项目首位,提出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新职业,制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构建科学规范培训体系,开辟数字人才自主培养新赛道。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计划,每年将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8万人左右。
2024年4月,是第36个爱国卫生月,主题是“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各地积极组织开展与健康体重相关的义诊、体检、咨询等活动,引导群众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筑健康管理新格局,助力健康城镇建设。
美国纽约当地时间2024年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仪式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行,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将缴获的38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移交中国政府。经初步鉴定,该批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我国藏传佛教文物,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